本文節錄自 微清海洋部落格 (http://vekin.pixnet.net/blog/post/22543884)


 


硝化作用Nitrofication


硝化作用分為兩階段,分別為兩類硝化細菌完成
第一階段:銨鹽氧化為亞硝酸鹽(亞硝酸菌Nitrosomons
第二階段:亞硝酸鹽氧化為硝酸鹽 (硝酸菌Nitrobacter


硝化細菌(Nitrifying bacteria)特性


        無論是亞硝酸菌或硝酸菌均非單一菌種,可能有不同生理特徵。硝化細菌大小依種類不同差異極大,約0.3~3.5μm。僅有少部份為懸浮性個體,大部份屬於附著性種類,常於暗處的固體表面生長。硝化細菌生長速度與一般細菌比較,顯得較為緩慢,約24~36hr增殖一倍。因為生長所需的有機物無法靠外界攝取而來,只能自已合成。


        硝化細菌合成有機物所需要的能量來自於硝化作用,由銨鹽或亞硝酸鹽而來,屬於無機化學能。硝化細菌進行硝化作用時,需要有硝化酵素的催化。這些酵素會受到氨或亞硝酸鹽、溶氧等濃度所影響。硝化細菌合成有機物時,也需要無機碳的參與,來源有二氧化碳、可溶性碳酸氫鹽及碳酸鹽等


        硝化細菌需要附著在底質上,通常集體生活並凝聚成團而形成凝菌膠團。它們所需要的銨源,靠擴散作用或水流運送,屬於被動式供應養份。


硝化細菌抑制因子


        


有機污染:硝化細菌只能利用無機營養鹽,不能分解及利用有機廢物;大量的有機污染會直接或間接抑制硝化菌的生長。此外,有機污染也會干擾硝化細菌對養份的趨向性。


        


競爭性排除作用:水中有機廢物,會導致大量腐生細菌族群增生,對硝化菌產生空間的競爭,競爭性排除作常發生於過濾器內部。當過濾器運轉初期有機物在過濾上層被攔截住,因此容易滋生腐生菌。但當過濾器運轉一段長時間,堆積有機質越多,容易侵入並污染過濾器下層。腐生細菌向下漫延時,相對地會與硝化細菌競爭,進而排除硝化細菌。


        


水中掠食者:硝化細菌在水中的掠食者有輪蟲(rotifora)、原生動物(protozoa)或甲殼類(crustacea)幼蟲等。其中以輪蟲威脅最大。


        


強光照射的危害:硝化細菌並無光合色素,所以不能利用光能來作合成作用,並且反而會受到強光照射的傷害。光線會對硝化細菌的生長及繁殖有或多或少的傷害,生態上硝化細菌有避光現象。另外,紫外線會使硝化細菌傷害或死外。


 


抑制劑危害:抑制劑指會抑制硝化反應或降低硝化作用的化學物質。例如,某些腐生菌會分泌醋酸、乳酸或其它干擾酵素系統物質(例:硫化氫)。而某些硝化細菌必需物質,如溶氧、氨與亞硝酸鹽等,若濃度過高,也會產生抑制作用。例如:氨濃度大於10~150ppm即會抑制亞硝酸菌生長,若大於1ppm則會抑制硝酸菌。亞硝酸鹽濃度若大於2.8ppm亦會抑制硝酸菌生長。另外,某些人造化學物質,如戴奧辛及殺蟲劑等,也有可能破壞及干擾硝化菌生理功能。


        


硫化氫的影響:硫化氫是腐生細菌消化蛋白質時的產物,在無氧環境中穩定。硝化菌會受硫化氫毒害而死亡,取而代之為厭氧無機營養細菌(可代謝硫化氫)。通常硫化氫出現,可能因為累積有機廢物過多,導致厭氧環境出現。


 


 


硝化作用與影響因子


硝化作用有兩階段:


第一階段:亞硝酸菌(Nitrosomonas)將氨氧化為亞硝酸鹽,稱之為亞硝酸化作用
2NH4+ + 3O2 → 2NO2- + 4H+ + 2H2O + 168Kcal


 


第二階段:硝化細菌(Nitrobacter)將亞硝酸氧化為硝酸鹽,又稱為硝酸化作用
2NO2- + O2 → 2NO3- + 35.6Kcal


        硝化作用所得的反應熱,僅有少部份,約5~14%被硝化細菌所利用,其餘以熱量方式散發至水體中。硝化作用的效率會因為環境因子,如溶氧、pH值、溫度等,而受到影響。


 


溶氧對硝化作用的影響


        溶氧是硝化作用中,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,同時也是維持硝化細菌生理代謝的重要因子。硝化作用要消耗大量氧氣,建議最少溶氧不要低於2ppm以下,最適5~8ppm之間。如果濃度高於20ppm,可能會對許多菌種的硝化作用產生抑制。


 


pH值對硝化作用的影響


        pH值會影響水中分子性氨(NH3)與離子性銨(NH4+)的濃度平衡,其中只有分子態氨能用於硝化作用。在總氨量一定狀況下,pH值越高,氨濃度比例越高。因此用於硝化作用的反應基質濃度越高,硝化速率越有利。換言之,硝化作用在中性或鹼性環境遠比在酸性環境中更能快速進行。此外,pH值會直接影響硝化酵素的活性,通常最適pH值約為7.5~8.2之間,依溫度不同而有所差異。由於硝化作用中會產生硝酸,造成水質酸化,會使pH降低,影響硝化作用。


 


溫度對硝化作用的影響


        溫度主要會催化硝化反應的酵素活性,最適溫度約在35~40之間,但還需視溶氧濃度取得一最高效率平衡。一般以不超過30,不低於20為較佳區間。


 


有機污染對硝化作用的影響


        有機污染對硝化作用有確實的抑制現象,但其作用機制不詳。推測可能為間接的抑制性,例如有機污染所造成的腐生菌大量生長,與硝化細菌有競爭性的排除作用。也可能為腐生菌消化有機物而將氧氣耗盡所導致。雖然消化有機物所產生的氨可充分供給硝化反應,但所減少的溶氧卻變成限制因子而抑制了硝化作用。



硝化細菌與附著底質


        硝化細菌在適合環境下,可供附著的底質越多,硝化菌的數量越多。一般水體中,僅有少數硝化菌懸浮。硝化菌可附著於任何固體表面,但有腐生菌大量生長的有機沉積物、長滿矽藻的表面及光度太強的物體表面,均會抑制硝化菌附著。硝化細菌在水族缸的棲所,最主要為底砂床及過濾系統。過濾系統提供了附著的表面積以及水流帶動了營養、D.O.、氨源、CO2等維生物質可利用。想要增加硝化細菌棲所:1.增加底硝 2.慎選濾材,選用適當過濾器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番王蝦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