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續上篇的前言,這一篇要分享的是
這次飼養黑金鋼所使用的器材以及設缸和日常操作模式。
就在遇到挫折的同時,
為了將蝦房剩餘空間做最大利用,番王蝦也正加緊進行新缸子的籌設(又要燒錢啦!!)
這次選擇了四尺的系統缸做為小黑的新家
尺寸:4尺隔缸 單缸長60寬45高30 一座總共6缸
最上層規劃為養水缸,
一缸水對應下層兩缸,每次換水1/4(15L) 每星期換一次
可以解決之前換水量不足的問題。
每缸皆有快排,缸底舖上底板預計用快排換水
但後來發現土層太薄,快排換水會影響整個水質
還是改用手動抽水!
水源:自來水過三胞胎(棉+炭+炭)+愛惠普S104
這是朋友極力推薦某大咖的愛用品
但放蝦後狀況沒有想像中好,開缸三個月後終究還是改用RO水。
RO水入養水缸打氣後,滴流入缸,換一次水滴流大概需10小時左右
每缸一組獨立過濾系統(動力桶+前置桶)缸抽+水妖
選擇圓桶不用底濾是因為
1.每缸獨立、安全 2.用習慣了 3.牽管路很累4.濾材的花費和用桶子差不多,用現成的桶子就好了。
缸抽的入水口濾棉,長度大小粗細要慎選,可以減少清洗的次數
每缸只用一包ADA粗黑土,燈具為貓頭鷹 T5 每天開燈6小時(養水期8小時)
X菌+ADA微生物球 外加一隻小孔雀魚
2011.11月24設缸 2012.2.9正式放入種蝦
時間皆以缸子藻像生物狀況決定,沒有固定時間表。
簡要的流程為: 1.放土加水 加菌 開圓桶(期間不開燈不換水)
2.X菌菌相消失後開燈->換水1/2 +ADA微生物球+活體(魚)
3.開始固定每個禮拜換水操作模式 換水即加菌
4.2個禮拜後放入植物、蒙脫石 (距開缸約一個月)
5.放入植物後一個禮拜放試水蝦(養什麼 就丟什麼, 公蝦很好用的~)
6.試水蝦入缸後觀察 試水蝦、藻相、微生物、植物生長等指標是否正常
7.都ok後撈除試水蝦 放入種蝦
過程約一個半月~二個月不等,這次比較怕失敗,拖很久才放蝦。
擺設很簡單 幾塊沉木莫斯+蒙脫石 覺得ok後就正式開始新的挑戰!!
這是整座系統目前的狀況
接下來依然有幾點心得要和大家分享~
第一
空間規劃的部分可以先看看這張圖,這是一開始的計畫
但最後卻因產房缸況不如預期,最後變成擺爛缸而成了下面這樣的分配
但不管怎麼變,可以看得到,如果想要用基因蝦育成小黑,
至少要有三個以上的缸子,才有辦法做最基本的區隔和挑選
所以建議要先衡量一下空間和預算是否足夠,再來考慮是否要這樣玩。
因為只要一缸爆缸,該煩惱的就是沒位置放蝦了!!
第二
這次不管在缸子規格,或者器材的數量,甚至黑土的用量
都明顯跟自己之前的設缸方式比起來要少了許多。
以前總是認為樣樣都要下重本,一定要照誰誰的方法才會養的好
但最後會發現,蝦養得好不好跟器材好壞其實沒多少關係~
關鍵還是在於日常的操作以及保養上,
這點真的要再次呼籲,
別人的方法可以參考,可以模仿,但千萬別照單全收
有些環節,真的是要靠自己去摸索發現的!!
第三
凡事都有第一次,千萬不要怕失敗,要有勇於嘗試的精神
第一次用系統缸、第一次用缸抽、第一次只舖一包土、
第一次用RO水、第一次只用2個桶子.....
番王蝦在這過程裡嘗試過很多第一次
每一次的嘗試,都能獲得許多新的經驗和啟發,
對下一次的新嘗試,都是非常有幫助的!!
第四
操作模式參考
添加物:1.每次換水時定期少量添加硝化菌
2.微生物球3顆(養水期間使用)
3.一包麥莖植物菌(10g-放蝦後吊掛於缸壁)
除了以上的東西和飼料外,沒再加過其它東西了!
從頭到尾沒量過 PH NO2 NO3 GH ,
所有操作皆以缸內植物和蝦子狀況作調整,只量TDS作為調水依據。
缸內植物:固定區域面積浮萍、禿掉的莫斯、茂盛的金魚藻(太多需剪除)
每天睡前餵食一次,蝦口150*半片激鬼仙貝飼料 以此類推。
種蝦缸內放蒙脫石,育成缸內放置太古海泥,分量皆為300g
如有想到再補上...
接下來 就是分享這一年來的蝦況了!!